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构建网络思政“新阵地”,激活红色教育“新引擎”

发布日期:2021-10-07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陕西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大课堂,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着力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推出了一批深受学生喜爱、反映时代要求、体现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的优秀网络作品,构建了适应大学生代际特点的网络思政空间,形成了“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党史学习教育精神家园,助燃了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热情。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学习党史”主题,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网络思政工作新阵地,精心谋划、系统设计,聚焦主题、强化引领,深入推进陕西师范大学学生网络思政育人平台建设,用“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使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以扎实有力的党史学习教育引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具体举措

(一)拓展平台,构筑党史学习教育新阵地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标高校网络育人工作质量提升要求,聚焦党史学习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理念,积极推进网络思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新升级了学生工作“一端三网四微”的新媒体矩阵,开发学生日常事务管理服务信息系统“掌上学工”APP,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与新媒体的快捷性、生动性、共享性优化组合,利用新技术、新话语、新形式努力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新生态,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使党史学习以青年师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主动融入青年学生话语体系,以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增强青年学生的认同感,站稳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师生的主渠道,使正能量更充沛、主旋律更高昂,让党的主张成为网络空间最强音。

图1:“一端三网四微”新媒体矩阵

(二)丰富内涵,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新窗口

加强学生党性引领,打造网络育人特色品牌。通过开展“铸两代师魂·庆百年华诞”主题教育系列活动,着力打造了一批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和富有时代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品文化产品。运用“云课堂”“微党课”“微视频”手段,通过“融媒”“场景”“宣讲”,打造多元思政大讲堂,营造党史学习教育浓厚氛围,进一步扩大了党史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受众面、覆盖率。

1.沉浸式学习体验,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心

搭建党史学习教育“云课堂”平台,以革命先辈“红色家书”为蓝本,组织全校21个培养单位的百余名学工干部和学生党员精心策划录制凝聚人心、震撼人心的“诉党史·映初心——百年百讲”党史学习专题微课21期,打造鲜活微党课,向全体青年学生发出党史学习动员令。通过“小视角”阐述“大故事”,把深邃的革命理论、生动的党史人物和具体的党史事件“融盐”式穿插渗透到思政教育中,讴歌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伟业,挖掘诠释“西部红烛”精神,让红色故事更有青春味,让党史教育更接地气,通过领学拉近师生情感距离,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可信可亲的引路人,让党史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图2:“诉党史·映初心—百年百讲”党史学习专题微课

2.开放式学习资源,让党史学习教育走实

致力于打造专门的党史教育在线学习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党史学习资源,引导师生利用碎片时间随时随地开启自学模式,打造“指尖课堂”“虚拟空间课堂”“流动课堂”,实现思政教育触手可及、感化于心。依托“陕师学工”官微平台开辟“百年党史天天读”“辅导员+青年学生说”“‘筚路蓝缕忆百年·栉风沐雨记初心’经典诵读”等具有开放教育特色且通俗易懂的党史知识学习专题板块。以发布多样化党史学习教育资源、师生党史学习教育动态及心得体会、青年学生线上接力诵读党史等形式,提升党史学习教育覆盖率和参与度,确保所有党员“不缺课”“不掉队”,营造“线上教育常态化,学习活动不打烊”的良好氛围。

图3:“青春的我·信仰的光”

学生微党团课大赛

3.互动式学习共享,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

让年轻人用自己的方式“领学”党史,把舞台留给青年学生,充分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性,提升党史学习热度。依托学生党员“红烛班”“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和大学生“青春榜样”宣讲团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主题宣讲活动,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烛精神”主题征文活动和“我和党的故事”创意作品线上征集展示活动,利用网络手段让一批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有担当的人讲担当,引导学生通过微视频、动漫、摄影、书画、文章、音频等形式,展示城市发展、脱贫攻坚、改革变迁、党员事迹、红色寻访等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挖掘历史与现实的契合点,真正实现“思想吸氧”“精神补钙”,让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热”起来。

图4:大学生理论宣讲团

4.竞赛式学习实践,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深

打造网络育人实践平台,用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活动接近学生,唱响主旋律,让党史学习教育充盈网络思政空间。将“单向灌输”转变为跨时空“双向互动”,通过网络直播开展“青春的我·信仰的光”学生微党团课大赛,将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融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形成以赛促学、以学促行良好局面;开展“青春悦跑长征路”主题健康跑线上打卡、“初心向党·学习强国”21天打卡等活动,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和表现手法,引导“网络达人”主动学习、实践力行,分享和展示思想动态和学习成果,唤醒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更加从容自信投入学习、增强本领、增长才干,形成你追我赶的党史学习热潮。

图5:“初心向党·学习强国”21天打卡活动

(三)凝聚合力,引领党史学习教育新风尚

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合力奏响党史学习教育“最强音”。坚持全员育人,完善网络育人队伍建设,以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学生骨干为三大主体,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引领队伍,打造了一支既懂专业技术又善于运营网络媒体的校园“网军”,依托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直播平台等阵地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全员育人良好氛围;坚持全过程育人,学校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西部红烛精神”教育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将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融入新生入学教育、军事训练教育、师德涵养教育、校风学风教育、毕业教育各阶段,纳入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各环节,引导青年学生铸牢理想信念之基,赓续红色精神血脉;坚持全方位育人,学校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学生“五育”教育中,融入学生第一课堂、第二课堂里,依托线上线下思政育人平台,开展晚点名、主题班(团)会、专题报告、升旗仪式等主题教育活动,让思政教育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空间上无处不在,打好组合拳,构建同心圆。

三、工作成效

(一)做强了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建设了“党史学习教育”校园新媒体矩阵,形成了学校、各学院(部)、思政课教师共同参与的网络思政协同育人格局,打造了近十项特色鲜明的党史学习教育网络文化活动,征集了百余项党史学习教育作品,相关网络推文点击量达50余万次,党史学习形式内容不断丰富,网络育人合力不断彰显。

(二)做实了网络思政教育成果。组建了近百人的学生党员骨干队伍,形成了3支大学生理论宣讲团队,设立了24项陕西师范大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获批了1项陕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实践项目,2人入围全省高校“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宣讲比赛决赛,1人在陕西高校首届“青春微言”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比赛中荣获“最佳人气奖”和总决赛二等奖,形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教育、示范带动的网络思政育人氛围,师生的党史学习热情度、参与率、教育实效不断提升。

(三)做优了网络思政育人生态。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做“西部红烛精神”传承人成为了广大学生的内在动力和普遍共识,网络文化素养和安全意识不断提升。各学院学生党员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营造自学、比学、竞学、齐学党史教育氛围,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志愿服务活动,传递校园正能量,为互联网党建厚植精神土壤,增强了网络思政润物无声的育人成效。

四、经验启示

(一)了解学生需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切实抓住青年学生的需求点、兴趣点、共情点,不闭门造车、自娱自乐,做到适销对路、喜闻乐见,打造学生“想听、能看、爱学”的育人活动,推动党史教育入脑入心、开花结果。

(二)把准政治方向。互联网语言生动多样、富于表现力,能够反映青年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但要明确互联网是手段,党史是内容,育人才是目的。在创新形式的过程中要注意网络语规范性,遵循党史教育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三)凝聚育人合力。要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画好“路线图”“施工图”,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骨干的教育引导作用,整合网上网下、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和育人元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纵向贯通和横向联通,形成协同效应。

关闭
上一篇:我校召开2021年秋季学期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会议 下一篇:我校组织获奖受助学生开展2021年国庆主题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