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我校3个项目入选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

发布日期:2025-04-28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紧扣“五心”同育人,实现“五新”护成长》入选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名单;《“需求引领·要素融合·特色推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构建的探索与实践》入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名单;“铸心”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入选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名单。

紧扣“五心”同育人,实现“五新”护成长

案例以培育学生理性平和、自信乐观的健康心态为目标,以具体“案例”为依托,紧扣“五心”同育人,实现“五新”护成长的帮扶方案,全面整合课内课外、校院协同、线上线下、医校合作、内外互补、虚实结合“六种联动”育人力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造学生心理帮扶“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大格局,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案例以帮扶心理辅导为“中心”,尝试“新思维”,帮助学生识别情绪、学会言语化表达情绪。以改善帮扶人际为“靶心”,帮助学生看到人际互动中自己的需要和希望,建立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以强化帮扶家校合作为“重心”,运用“多方会谈”技术,与学生、其父母、辅导员、副书记、舍友组成圆桌会谈,改善家庭氛围和沟通方式。以把握帮扶多方联动为“核心”,通过多方联动,形成“一体四联,多维并举”的闭环育心模式。以强健五育助心育为“轴心”,将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贯穿到心理干预的全过程。

“需求引领·要素融合·特色推进”: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年,学校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安全教育能力,成立了人才培养实体单位国家安全学院,并于2024年获批 “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以国家安全学学科特色优势为依托,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在平台建设、研究引领、教材研发、师资培训、教学建设、实践推进等方面持续发力,形成了“需求引领、要素融合、特色推进”的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格局

2024年8月,学校参与编写的“马工程教材”《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目前已成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指定用书;主编高校国家安全教育教材《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通论》《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教程》等10余部教材。

学校构建“1+N”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即开设1门国家安全教育公共基础课,N门国家安全大类选修课程,开发数字化资源,建设国家级精品慕课。

同时,学校还承担教育部国家安全教育教师国家级培训任务,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国家安全培训方案》,完成了广西、贵州、甘肃、陕西等14个省份2000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的国家安全教育培训,为提升西部地区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推进国家安全教育从专门课程、课程思政到实践研学的拓展,形成了“根基在西部、亮点在边疆、影响在全国”的工作格局,着力打造“1+1”两大特色实践品牌。

“铸心”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

陕西师范大学“铸心”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是学校依托“陕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陕西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示范中心(实践基地)”等优质平台打造的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基地以“铸魂育人·启智润心”为育人理念,将“铸魂”与“铸心”相贯通,“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融合,构建了“1+2+N”(即“学校+校友企业+多方育人力量”)育人模式,形成了学校主导、校企联动、师生参与、高效运行的育人新格局。

搭建场景式思政教育“活”课堂,基地先后与红军过境陈列馆等20余个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合作共建,打造了学生综合素质训练“红色阵线”。组建探究式心理育人“精”团队,构建了心暖“3×3”多维心理育人体系。打造沉浸式五育融合“优”课程,将中华体育、美育、劳动精神融入实践,开发建成高空、地面、水上、山野等5大类、90余项实践项目。形成立体式校企合作“新”路径,学校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探索构建铸魂育人新路径,实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同频共振。

自教育部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关项目建设工作以来,我校先后有13个项目入选,充分彰显了学校坚持守正创新、强化思想引领、加强示范建设,持续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水平的积极成效。下一步,学校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奋力书写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篇章!

关闭
上一篇:我校举行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暨开学第一课 下一篇:“党委书记与青年学子共话成长” 2025年第1期座谈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