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生处组织完成了2012年勤助科研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工作,共有3500余名本科学生参与项目课题申报,共提交项目申报书712份,有100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参与本科生的科研指导工作,立项申报数量和参与项目人数再创新高。
2010年,为了适应高水平大学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创新资助育人工作的形式和内容,搭建科研助学的育人平台,学校研究决定,从勤工助学基金中每年划拨50万元专款设立“学生勤助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鼓励和支持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工作。该项目运行两年多来,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2010和2011年学生处分别收到立项申报书404份和638份,产出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本科学生中营造了积极的科研氛围。
2012年项目立项评审工作分为专家送审和立项答辩两个环节进行。在专家送审环节中,学生处共聘请校内相关专业16名专家进行书面盲审,共遴选出217个项目进入立项答辩环节。在立项答辩环节中,学生处采用随机陈述与团队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在立项答辩开始前从项目组成员中抽取一名组员作为项目的汇报人,项目陈述完成后,评审专家将指定项目组的某一成员进行答辩,以增强项目研究团队的凝聚力,加深各项目组成员对项目研究的理解和把握。5月6日至5月10日,学生处在6天时间里组织了10场立项答辩会,邀请我校傅钢善、薛东前、陈鹏、陈青萍、程世和、张迎春、杨建雄、张宝善、任晓伟、周晓唯、吴晓军、李贵安、许加彪、王较过等22名专家担当评委。
各评委专家对同学们的表现给予高度的评价。他们表示,各项目组都能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实践能力。其次,多数项目组选题明确、深入,能应用所学知识,把握科学前沿,关注社会民生,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生的科研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很多项目组能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大胆选择跨专业联合申报,有的团队成员囊括留学生、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促进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与此同时,各位专家也指出了立项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部分项目的选题过于宽泛,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且研究目标不明确,研究的整体思路不清晰,导致对研究结果的定位不明确。
答辩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项目申报和立项答辩使他们受益匪浅,各位评审专家的提问独到犀利,点评深刻透彻,不仅使他们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及早地规避了科研误区,更开拓了同学们的科研思路,掌握了多种科研技巧。同学们认为,不管结果如何,参与科研活动的过程本身就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与专家交流时感受到的严谨、务实、认真的科研态度也会成为大家今后刻苦学习、继续奋斗的力量源泉。
据悉,项目立项结果将于近期在学生处网站公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