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祭拜黄帝陵
7月17日上午开营仪式结束后,“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于17日下午到我校长安校区参观了图书馆和博物馆。
7月18日上午8:00,全体营员乘车前往黄帝陵祭拜中华民族“人文始祖”轩辕黄帝。
经过约4个小时的车程,夏令营营员到达了黄陵。在导游的讲解下,营员们对中华民族的始祖和文化起源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到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位伟大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对于祖先的丰功伟绩,营员们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在黄帝陵墓前,夏令营营员举行了祭祖仪式,表达了炎黄子孙的赤子之情以及两岸学子携手共创祖国美好未来的愿望。
“2007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参观壶口瀑布
7月19日上午8:00,“2007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乘车前去参观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位于陕西宜川和山西吉县之间,黄河的中游,是我国第二大瀑布。营员们面对奔腾怒啸的河水和气势雄壮的瀑布激动不已,内心充满了对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感动和感激。虽然在观瀑时下起了蒙蒙细雨,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营员们兴奋的心情,营员们纷纷拍照留念,台湾师范大学的学生感言祖国河山的壮美令他们深深叹服。
参观完壶口瀑布,全体营员乘车返回西安。
“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举行第二次专题报告
7月20日上午,“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举行第二次专题报告。全体营员参加并认真聆听了报告会。
第一场报告《西安历史文化概况》由我校前校长、历史文化学院赵世超教授主讲。赵教授主要介绍了西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自周代以来西安的历史和文化,尤其重点阐述了长安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赵教授在引经据典的同时结合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谈到了在帝王文化影响下西安文化所带有的消极因素。通过讲座学习,大家对西安的历史文化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和概貌。
第二场讲座《为何及如何做创意教学》由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潘裕丰副教授主讲。他从“创新”与“创意”谈起,所提及一连串有趣的话题层层深入,透彻地分析了产品创新、过程创新、技术创新三大方面的问题。潘教授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创意,让同学们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讲座主题有效地联系师范生实际,使同学们深深受益,并学会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发挥创意的显著作用。
两场报告之后都有一段师生互动时间,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耐心引导解答,气氛十分热烈。
“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营员走近大雁塔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7月20日下午,“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乘车前往大雁塔和陕西省历史博物馆进行参观。
站在巍巍大雁塔下,学生们不得不为这一古代佛教建筑艺术的高超和精湛而感概万千。而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大家则是真正地走进历史,感受着祖国历史的沧桑与辉煌。一件件考古文物把周秦汉唐的历史静静地述说,也将中华民族的聪敏才智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诠释。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在历史面前沉思并感动着。这样的参观有很深远的意义,它将海峡两岸大学生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2007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营员参观兵马俑和华清池
7月21日上午8:30,“2007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前往临潼区参观兵马俑和华清池。
参观的第一站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营员们惊叹不已。营员名从威武雄壮的军阵,领略到了秦始皇当年未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而展现出的非凡军事能力和领导魅力。
在华清池,青山绿水映衬下的朱墙黄瓦让营员们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华美和浪漫风情;斑驳陆离的西安事变遗址让营员们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2007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7月22日活动报道
7月22日上午8:00,“2007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乘车前往西安农林科技大学昆虫博物馆进行参观。昆虫馆里收藏了来自全国各地品种丰富的昆虫标本,营员们通过参观博物馆接受了一次科普教育,增长了见识。
下午2:00至4:00陕西师范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两校夏令营成员举行了座谈会。营员们就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大学的异同进行了讨论,分别从学习、生活、理想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同学们畅所欲言,会场气氛十分活跃。最后,两校老师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了总结。
座谈会结束后,两校学生还进行了球类友谊赛。两校学生在比赛中更加增进了彼此间的情谊,展现了师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晚上,夏令营成员乘车前往陕西省人民大剧院观看了我国最高水平的仿唐乐舞,艺术家们精湛的艺术表演让营员们备受震撼。
“2007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举办第三次专题报告
7月23日上午,“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在启夏苑多功能报告厅参加并认真聆听了第三次专题报告会。
第一场讲座《武则天的魅力与是非功过》由我校历史文化学院杜文玉教授主讲。杜教授从武则天的身世讲起,重点介绍了武则天的权术及她登上皇后宝座乃至改朝称制的历程。杜教授引用古代文献和后人对武则天的评说,向学生们重新展示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非凡才能以及她身上存在的不足。通过这次学习,所有营员对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位杰出女性有了一个更加辩证和客观的认识。
第二场讲座《从辅助性科技谈缩小数位落差》由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王华沛副教授主讲。他首先给学生们解释什么是辅助性科技以及何谓数位落差等问题。紧接着王教授结合自己的实验和研究来详细阐述了辅助性科技对重度残疾者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解决身心障碍者在电脑使用上的困难等。王教授的报告不仅让学生们学到了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在以后的日子里有博大的情怀和一颗关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仁爱之心。
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营员参观碑林、城墙与回民街
7月23日下午,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前往西安碑林,在这座巨大的艺术宝库中,营员们流连忘返,惊叹于古代书法家与雕刻家的高超、精湛的艺术水平。
而后,营员们抵达明城墙,观赏了数百年前祖先们建造的城墙正楼、箭楼、闸楼以及瓮城,大家对这个庞大而精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表现出了浓厚兴趣,纷纷在城墙上拍照留念。
晚6时左右,陕西师范大学营员们陪伴台湾师范大学营员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西安著名美食胜地“回民一条街”,品尝了这里的特色风味小吃,而后乘车返回驻地。
“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举行第四次报告会
7月24日上午,“2007年海峡两岸大学生研习夏令营”全体营员在启夏苑多功能报告厅聆听了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专题报告会,本次专题报告会由两场讲座组成。
第一场讲座《西安历史文化概况》由我校文学院傅功振教授主讲。傅教授将关中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切入点,系统介绍了关中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概况、风土习俗、民众心理特征等内容,有力地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的智慧。他引经据典同时又结合历史与现实,重点阐述了关中文化作为一种根源文化、皇家文化、堂庙文化、精英文化、多元文化的特点。通过这次学习,所有营员对西安有了一个更加全面和清晰的认识。
第二场讲座《浅谈蝙蝠与回声定位》由台湾师范大学生命科学系吴忠信副教授主讲。吴教授在展示有关蝙蝠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详细介绍了蝙蝠的种类、生活习性、特征以及关于回声定位的相关问题。吴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给同学们一个全新的视觉,让大家对蝙蝠有了新的认识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