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哲,男,汉族,中共党员,1999年8月生,河南洛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7级化学(创新实验班)本科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连续四年担任班级班长,主持并结题(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项,目前以第二作者身份完成一篇论文并投稿SCI一区高水平顶级期刊,获得国家级、省级、校级奖项等十余项,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超过100小时。目前保送至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并获得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资格。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二届“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助学金、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和“优秀学生干部”称号等荣誉。
树立榜样,敢为人先
出生在党员之家,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王宇哲从小便懂得乐于助人。身处河南,听得最多的便是“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的故事,榜样的精神在他心中生根发芽。从高中到大学,他连续七年担任着班级班长并在18岁生日那一天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不仅要自己取得成绩,更重要的是带领集体做出贡献。学校里他带领笃学班披荆斩棘,学习科研齐驾并驱,荣获“优秀班集体”称号;配合团支书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荣获“五四红旗团支部”。在校外,他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时间累计超过100小时。同时带领班集体参与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发起的义卖绢花活动,不仅让班集体在学业上名列前茅,更在综合素质上勇争第一。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营养剂和清醒剂。“四史”教育是共产党人增强底气、骨气、正气的精神财富,作为青年党员更要从“四史”教育中汲取革命先辈的经验与智慧。因此为了加强政治学习和提高班级管理能力,他主动参加大学生青年团校和骨干培训班并顺利结业;组织“百年老党员共话百年党史”座谈会,从老党员的亲身经历中感受他们对党炽热的忠诚。同时更加清晰作为学生干部一定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不仅要带领班集体继续进步,更要发挥榜样精神带动所有人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去年新冠肺炎肆虐之时,王宇哲虽然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投身一线,但他主动参加基层社区疫情防控活动,为村民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坚固的屏障。在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发起的各种有关抗疫志愿活动中,他也总是身先士卒、积极帮扶,被评为2020年度“优秀党员”。
夯实基础,砥砺前行
王宇哲很幸运通过国家专项计划如愿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学习,但他从未觉得自卑、低人一等。“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他相信只要抓住大学时光,总能一鸣惊人。在校期间,他始终坚持将学业放在第一位,学习非常刻苦,凭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凭着对自己认真负责的态度,课余时间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对待每门课程都非常认真,在各个课程中都力争上游、追求卓越。天道酬勤,他获得了优异的学业成绩:前三学年专业排名为4/102,平均绩点为3.83并获得硕士推免资格。在2020年7月至8月期间,他斩获了南开大学、中科院理化所等多所高校或研究所的夏令营“优秀营员”称号,特别是获得了厦门大学的直博资格。他犹如一匹黑马,用勤奋与汗水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绘就了一幅宏伟的蓝图。
投身科研,矢志不渝
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大量科研训练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在科研方面,王宇哲经历了从一名科研“小白”到主持省级大创项目的蜕变。在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他从大二寒假便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张静教授实验室进行学习。初到实验室时,面对一些自己从未见到过的仪器,他显得手足无措,面对大量的英文文献更是慌张不已。但是,他从未想过放弃。2019年他以主持人身份申请了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富羧基核壳聚合物小柱的制备及在碱性肽富集纯化中的应用》并成功结项。2020年暑假期间,他再一次选择留校参与由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扶持的省级课题《新型核壳结构色谱固定相的制备及应用》的部分研究。这是王宇哲第一次需要独立完成实验,对他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查找相关文献,开展预实验等各种工作都需要独立完成。但压力就是动力,抓紧时间学习相关仪器使用方法,克服重重阻碍来保证研究有条不紊的开展。
经过几个月的鏖战,王宇哲以第二作者身份完成相关论文并投稿至Angewandte ChemieSCI一区顶级期刊。此番经历让王宇哲明白科研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切不能急功近利。遇到问题多多思考,及时和老师讨论解决。面对一次次的失败,更不能气馁。科研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要越过一个又一个山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成功,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