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天地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2024年学生标兵李文梓事迹

发布日期:2024-09-19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李文梓,男,汉族,共青团员,2003年1月出生,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21级化学(笃学班)专业学生,现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曾获校级二等优秀奖学金两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主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国家级项目一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二区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将于七月前见刊,以第五作者发表SCI一区期刊论文一项,以第六作者参与发表SCI二区期刊论文一项;曾获评校级“优秀学生”。

一、视界高远,唯学精深

李文梓认为,大学期间的学习是最基本的任务。在专业学习方面他认真刻苦,综合成绩位列班级第二,曾获校级二等奖学金。同时,他认为数学学科的思维有助于化学思维的启发,大学期间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并取得省级二等奖。比赛期间,李文梓作为队长承担编程工作与部分论文的撰写工作,在此过程中主动钻研自己未曾涉及过的Matlab语言与SPSS等数据处理软件。在不懈坚持下,最终带领团队取得了国家级二等奖的优异成绩。他认为,取得的荣誉并非目的,提升的问题分析能力与收获的建模伙伴友谊才是过程的真谛。此外,他深知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加入第四届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试验班,志于站在更远处瞭望。

二、科研启迪,笃行不怠

在科研探索的道路上,会面对困难与挑战、未知与失败,但李文梓走得格外笃定。大二起,他便进入曹睿教授的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吡咯β位内酯取代基调控铜卟啉电子结构对其电催化析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的研究》于2023年获国家级立项。数据处理、文献查阅、实验复盘、总结反思……回顾李文梓的科研日常,几乎被这种循环往复的过程填满,在实验室留到门禁时间点也是常事。面对反反复复的失败,会产生自我怀疑,也会有抱怨和烦躁。“科研之路从来没有捷径,也不会仅是坦途,挫折和失败才是常态”,然而每当想起这些,他便能够重整旗鼓,再次出发。

三、实践为先,创造为先

在学生工作与社会实践方面,李文梓勇于作出新的尝试,大一担任宣传委员期间,运用简报制作丰富班级活动档案,负责经营班级公众号,发布原创推文数十篇;在任职团干部期间,所在团支部获评校级“五四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此外,他注重政治素养提升,连续三年在团员教育评议中被评为“优秀”。作为理工科学生,他注重提升人文素养,他在大一就加入了学校的哲学书院,自大一起便通过了学校哲学书院的考核,两年期间共撰写讨论稿十余篇,总字数逾四万字。此外,利用暑假时间完成家乡革命遗址探索的实践课题,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时长累计逾200小时。

“少年没有乌托邦,心向远方自明朗。”李文梓将继续保持对科研的热爱,追寻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奔赴人生的下一场灿烂。

关闭
上一篇:陕西师范大学2024年学生标兵高乐事迹 下一篇:陕西师范大学2024年学生标兵王茗瑶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