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冷的钢枪触感,仿佛还在掌心!军营的嘹亮号角,仿佛还在耳畔!
这一切,都源于那个让我灵魂震颤的时刻——加勒万河谷!当年轻的战士用血肉之躯筑起长城,抵御外敌,我的血,瞬间沸腾了!心底有个声音在咆哮:“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不再是愿望,这是命令!是必须奔赴的战场!
2020年9月,经过层层选拔,我如愿穿上了这身梦寐以求的橄榄绿,成为一名驻扎云南的女兵。新兵连的生活,就像一场艰苦的洗礼,充满了挑战和磨砺。白天顶着似火的骄阳穿梭在战术铁网下,夜晚伴着星辰站好每一班岗。训练虽苦,但我始终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为国守门的军人,就是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枪械,我始终驯服不了这个“硬家伙”,拆解时,零件散落一地。班长的话像锤子敲在心上:“战场上,敌人可不会等你!”我向班长请求加练,枪机划破了手指,手上磨起了茧子,终于掌握要领。在大比武中,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枪支分解结合,荣获第一名,成功登上龙虎榜。那一刻,我握住的不仅是枪,更是沉甸甸的生命守护。
下连后,我成为一名通信兵,毛主席亲切地称我们为“科学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保通就是保打赢,保通就是保胜利。岗位虽小,这担子,重千斤。在一次重要的保障任务中,突遇机台故障,信号中断!警报刺耳!“报告,故障!”我声音发抖,手指却快如闪电!线路图在脑中闪过,应急预案烂熟于心…争分夺秒!当信号恢复的那一刻,后背早已湿透,这方寸机台,就是我无声的战场,像枪林弹雨一样惊心动魄!
正是凭着这种万无一失的执着,在年底评功评奖时,我荣获“四有”优秀士兵,并记嘉奖一次!那枚沉甸甸的奖章上刻着“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这句话,从此成为我人生的灯塔!
武艺练不精,不是合格兵,入伍的两年里,多次保障军级红蓝对抗任务,所在台站获集体三等功,所在连队获集体二等功。这不仅是我和连队的荣光,更是支撑未来前行的力量。
两年的热血青春,刻骨铭心。当肩章摘下的那一刻,伴随着万分不舍与滚烫热泪,我也深深领悟,军装虽卸,“四有”军魂早已融入血脉,永不褪色。
这份融入血脉的担当,在家乡贵州突发山火时,瞬间唤醒。军人的责任感告诉我,此时必须站出来,山路陡峭,消防车进不去,我们抱起沉重的水管带,一趟趟冲上滚烫的山坡! 烟呛得睁不开眼,火烤得皮肤生疼!直到深夜,大火才被彻底扑灭。尽管身体疲惫到极点,但内心却无比安定,因为在灾难面前,我们没有退缩,而是用行动诠释了挺膺担当。
我把这份担当,回馈在师大这片沃土上。在这里,我开展征兵宣讲,鼓励学弟学妹们携笔从戎,奔赴疆场;担任军训教官,把抗美援朝战场上杨根思连长的“三个不相信”精神带给大家,“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正是这份坚信,我们连队捧回了“军事训练先进连”“宣传报道先进连”等多项荣誉。当解散口令响起,全连雷鸣般的掌声和呐喊,让我仿佛又回到了热血军营!
站在训练场上,看着年轻的面庞,我更加确信:要照亮他们的未来,自己必须先成为更亮的光!今年春天,当我收到母校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录取通知时,我的脑海里,反复吟诵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四有”好老师的殷切嘱托:“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从边疆的机台到三尺讲台,从“四有”优秀士兵到“四有”好老师,战场在变,“四有”精神,将引领我培育新时代的栋梁!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仅代表我个人,更代表师大里曾为国奉献青春的43名退役大学生士兵,未来,我们将用实际行动践行那句响亮的誓言: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