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天地 >> 正文

2014级汉语言文学(创新实验班)——牛树桥

发布日期:2016-12-01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陕西师范大学2015-2016学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牛树桥

牛树桥,女,汉族,1996年4月出生,共青团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创新专业学生。曾获二等优秀奖学金一次,三等优秀奖学金一次。

如有银鞍白马,何不笑度春风,收取关山五十州?如有紫电青霜,何不气冲斗牛,明刃示人断是非?如若风云际会,何不少年意气,策足先据要路津?时代形式不断变换,风起云涌中,正是英才辈出,豪杰争雄的大好时机。我们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学生,更应该自觉发扬努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主动抓住机遇提高自身,展现年轻大学生的风采。这不仅是社会和学校提出的要求,更是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应该积极奋斗和争取的目标。

从2014年9月入学至今,我已经在陕师大的校园里度过了两个春秋。两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恰好是整个大学生活的一半。经过这两年岁月的洗礼,刚踏入大学时的稚嫩和青涩早已褪去。回首去过的日子,有迷茫,有悔恨,但更多的还是心灵的蜕变和成长。这次有幸能够获得国家奖学金,高兴之余,我也对以往的学习历程进行了仔细的回顾和反思,认真总结了自身已有的优势和仍然应该努力的地方,以期在之后的路途中能走得更好更远。

河畔草萌芽,幸得日照临

记得刚入师大,我还是一片懵懂,身上带着中学时代留下的典型的应试气息,对大学课堂上创新活跃的气氛很不适应。尤其是当老师要求个人在课堂上做创新展示、阐述自己观点时,我更是感觉举步维艰,无所适从。我自己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大学与中学最主要的不同,也是我必须要突破的关卡。

印象最深刻的是苏仲乐老师的西方文学课程。苏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深入浅出,非常善于引导学生思考。他不仅授之以渔,还总是创造大量的机会让我们展示自己对于课程的观点和看法。记得有一次,授课进度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苏老师布置的课堂展示内容是对果戈里的《死魂灵》进行赏析。对于我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十分容易的课题,但是为了挑战自己,我还是抢下了这个机会。

由于对外国文学领域并不熟悉,无法有效地整理辨别资料,我虽然一开始做了大量的工作,却收效甚微,无奈之下,我只好硬着头皮向老师求助。苏老师非常耐心地帮我推荐了比较有价值的研读资料,帮助我走出了先前思考的误区,并且鼓励我无论如何也不要轻言放弃。怀着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克服困难,迎难而上,把这个课题漂亮地展示出来。

狂风欲摧折,劲草不屈挠

事实证明,创新研究之路从来不是一片坦途。虽然得到了苏老师的有力帮助,但真正着手实践起来,我还是遇到了很多棘手的问题。

首先,研读外国文学,最重要的就是要进入到原文中去理解,即使是最好的译著,也免不了在一定程度上对原文内容有所偏颇。但是要去读俄文的《死魂灵》,对我来讲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果戈里的创作原意,我先后读了《死魂灵》三个版本的汉译作品,并且挑出了其中较为典型的几处不同的翻译,拿去请教了学俄语的同学,请他帮忙解释了俄文原著中这几个地方的深层含义。此外,我还收集观看了大量俄罗斯拍摄的有关果戈里和《死魂灵》的影像资料,以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去感受作家和作品。

其次,在对原文有了比较好的把握之后,我开始阅读老师提供的前人比较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包括国内外知名学者的一些论文,专著,短评等等。但这些资料往往又会牵扯到一些比较复杂的文学理论,使得并没有系统学习文学理论的我,不得不去把文论的相关资料也通读一遍。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我知道,只有清晰地把握作品目前的研究现状,才能为新观点的提出打下牢不可破的基础。

最后,在经过了一系列资料整合与研究思索之后,我尝试性地在学者纳博科夫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死魂灵》结构上的浑圆性”的新说法。为了保证这个观点的逻辑性和完整性,我反复地推导论证过程,一遍又一遍地梳理材料引证的顺序,还提前在宿舍里给舍友们示范讲解,根据她们的意见再次进行修改。

云开见月明,不负有心人

终于,在最后的课堂展示上,我用“二环一点”的结构图完整地表现出了《死魂灵》一书的整体结构,清晰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种对经典著作的创新性诠释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评价和同学们的一致赞赏。虽然局限于我当时的能力水平,这个理论并不完善,仍然存在着很多漏洞,但这毕竟是我对自己的一个突破,是对之前只听课不思考的固化思维的颠覆性改变。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我主动追求创新意识,克服重重困难并坚持了下来,最后的成果其实也是对自己进取精神的一种肯定。

经过此番努力之后,我对大学学习之法也算是略窥门径,小有心得。这不仅对我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更重要的是树立了我想要走学术之路的信心。

这次能有幸拿到国家奖学金,相信是与我之前所做的努力分不开的。但奖学金并不应是学习的终点和目标,它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之路的一种激励。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了我这次获奖的机会,感激之余,我只有更加努力,在学业上有所建树,才能回报母校,给社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天下英豪我辈出,自当逐烈日光影,咏岁月长歌,长剑一指动惊雷。新的时代在召唤,作为年轻大学生,我们正要当仁不让,勇担重任,拿出切切实实的本领和成果,争做时代的弄潮儿!正如古训所道,我自奋然策高足,傲然先据要路津!

师长点评:

牛树桥同学是一位很有想法,也肯下功夫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善于多方引证,得出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在课下的准备中,多次与老师同学交流,坚持不懈,力求尽善尽美的精神可嘉,是学生中的一个榜样,特此推荐。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何悦玲

关闭
上一篇:2014级外国语学院——郭秋婵 下一篇:2014级外国语学院——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