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铂川,男,汉族,中共党员,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8级地理科学卓越班学生,曾担任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在北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在挑战杯、全国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命题制图大赛等比赛中获得佳绩,还以线上知识援助的形式参与西安抗击疫情的阻击战。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教师的思想行为是对学生最好的德育。”李铂川是认真学习党团知识的带头模范,他曾担任地科院马列理论读书社负责人,和社员们一起在《共产党宣言》《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等书籍中学习伟人的光辉事迹,同时他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21年9月22日成为中共党员,在政治上获得“新生日”。他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党史,讲授了《毛泽东地理的温度与广度》《中国共产党的伤痛与机会》等多次党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他深知“教师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重要性,从一遍又一遍练习的板书被“央视新闻”转发,到代表学校在“西部红烛为祖国闪耀”教师节活动接受央视采访中说到:“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他感到国家对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视,也感到身上沉沉的担子。
作为一名未来的地理教师,他穿越秦岭南北,通过实地考察设计的《STEM视野下“引汉济渭“工程的研学旅行设计》获得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二等奖;并于2020年12月奔赴边陲小镇腾冲,以腾冲火山热海的地质景观为主线进行了现场课程设计,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表《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机制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评价——以腾冲研学为例》一文。同时,他积极参加田家炳杯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师范生微课大赛并取得二等奖、三等奖的优异成绩。他积极参与到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问题式教学在中学地理课堂中的应用策略与实践研究》中。在旅游的途中随手拿一块岩石、挖一捧土壤是他的“职业病”,板画中国、世界地图是他的“绝活”,在2021年他还受邀在地理教学委员会学术年会执教优质课《洪涝灾害——以2020年鄱阳湖洪灾为例》。

创新科研勤于探索
“师范教育的目标绝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要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他深入地理教学制图研究,撰写的《基于不同主体的地理教学用图需求特征及其提升策略》一文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年第9期发表。以该研究为基础,获“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省级一等奖。同时他主持了大学生创新训练省级项目《基于STEAM教学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模式创新探索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国内STEAM教育地理实践研究梳理与进展》于《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1年第6期发表。
关注社会国际视野
在勤于学业的同时,李铂川关注社会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西安疫情时,他主动参与陕西师范大学知识帮扶计划,承担西安市工会组织的高三地理线上教学工作,为一线抗疫人员子女开展一对一家教服务。“一位优秀的教育者需要有国际视野”,因此他于2020年1月至2月参与陕西师范大学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大学举办的海外游学项目,表现优异,获得“一类卓越游学奖学金”。通过一个月时间的学习,他初步了解了美国教育尤其是地理教育的特点,从而取长补短。他撰写的游学报告《遥相呼应的伟大实验——中美地理教育对比》受到学校认可,并作《国际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密西西比与长江黄河》的主题汇报。
碧海苍梧桃李春风
对于这名地理教育的实践者而言,本科阶段的学习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一步,未来的他会遇见更多的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完成更多的工作。这条路道阻且长,但他愿用“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精神照亮三尺讲台,用“教育报国”的热情挥洒一腔热血。未来的他必将践行自己在本科阶段立下的誓言:经天纬地为师范,种桃种李种春风。为学为人同风雨,心往碧海与苍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