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工天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工天地 >> 正文

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学生标兵范思韵事迹

发布日期:2022-07-04     作者:     浏览数:    分享到:

范思韵,女,汉族,共青团员,2000年8月生,广东广州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2018级社会学专业本科生,现已推免至中国人民大学。曾任岭南文化研究协会宣传部副部长。曾获国家奖学金、第四届“感恩中国近现代科学家”奖学金等各类荣誉10余项,推荐陕西省优秀毕业生。曾获陕西师范大学“善思杯”一等奖,哲学书院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两项。

扎实学业交叉探索

在本科三年的学习中,范思韵始终谦逊向学、踏实奋进,努力在课堂学习和书本阅读中构建起系统的社会学知识体系。此外,范思韵积极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转化,如她制作了“从社会学角度看消费社会”微课视频并参与学院首届科普知识微课大赛。最终三年学习成绩位列专业第一,获多项荣誉奖项与推免外校资格,并最终推免至中国人民大学。

同时,范思韵拥有跨学科辅修经历,并在已修读的多门哲学书院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撰写的课程论文《浅谈叶适功利主义与密尔功利主义异同》和《浅谈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分别获哲学书院课程论文评选活动二、三等奖。大四期间,撰写的课程论文《罗尔斯的正义原则与社会政策——从公平和效率的角度与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出发》获陕西师范大学“善思杯”一等奖,并进入“卿云杯”全国通识课程论文大赛复赛阶段。哲学滋养了范思韵的思辨能力,也让她学会运用更为丰富的学科视角组合去思考时代问题、理解社会。

实地调研学以致用

在“社会学的想象力”的浸润下,范思韵希望既用包容的心态分析社会现象,做严谨的社会科学研究,又要脚踏实地地探索中国社会,关注具体的人。因此,围绕着本科的研究兴趣,范思韵先后主持了《“悦己者容”还是“容者悦己”:女大学生化妆行为选择分析》和《“孝的劳动”:养老院护工情感劳动研究——以广州某养老院为例》两项省级大创项目,主导了选题提出、研究设计、具体调研到论文撰写全过程,其中一项已获良好结项。她希望能分别通过这两项科研项目,揭示女大学生化妆身体背后的社会力量与自我审美,以及让隐而未见的照料劳动变得可见。

此外,范思韵积极进行社会实地调研,脚踏实地探索中国社会。比如,她曾参与研究生项目,实地调研了解二孩政策下家庭的养育成本;她曾组织九位同学前往陕西秦岭开展志愿活动与实地调查,以小行动保护秦岭、探寻秦岭环保之路,小组撰写的调研报告与视频最终获校级一等奖。

联系社会服务社会

社会学不仅课堂与书本中,更在社会中。专业学习以外,范思韵参与了多项社会实践活动,以此加深自己与社会和人群的关联。

在校内,范思韵曾担任辅导员助理、班级联络员,协助辅导员管理年级事务。她曾担任岭南文化研究协会宣传部副部长,负责撰写多篇活动推文,与社团成员的粤语诗朗诵获食品学院红色经典配音一等奖。她希望通过这些社团活动让更多师大学子了解岭南文化、丰富师大学子的课外生活。此外,范思韵注重体育锻炼,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如校运会团体项目、“12·9”长跑接力等,共获院级“院级运动员”称号两次。

在校外,范思韵从大一起就投身于志愿服务,累计志愿时长235小时。如范思韵曾参与第七期“美丽中国梦想导师”项目,为云南学生制作粤语科普视频;参与美丽中国第八期“与孩子读一本书”活动,与云南腾冲的孩子共读一本书,指导孩子撰写读书笔记与制作手抄报;积极投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如主动加入宿舍园区服务等。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回顾本科生活,范思韵对待学业,孜孜不倦;对待科研与实践,充满热爱。哪怕前方的道路险阻而又漫长,她也会坚定目标,一路前行,努力为建设美好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关闭
上一篇: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学生标兵石晓静事迹 下一篇:陕西师范大学2022年学生标兵杨淑婷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