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风建设,筑牢育人根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计算机2401班依托“红烛e栈”编程教育工坊暨数字文化育人实践一站式项目,开展系列特色活动。从编程教学实践到学风共建交流,活动以“专业赋能+实践育人”为核心,让师范学子在“教”与“学”的双向互动中,厚植育人情怀、锤炼教学能力。

在编程思维“碰撞会”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编程题目展开深入探讨。在“质疑—讨论—共识”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攻克了编程难题,更学会了用“教学者”的视角拆解知识,实现了从“解题者”到“授业者”的思维跨越。活动特别设置“科技献礼祖国”主题编程环节,引导同学们以代码呈现国家科技发展成就,将“科技报国”信念融入专业学习。

“未来教师·数字分身”创意视频交流掀起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实践的热潮。同学们将学科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探索智慧教育新形态,展现师范生数字素养与创新活力。这些充满创意的视频,不仅展现了同学们对人工智能教育工具的熟练运用,更传递出“用科技让教学更生动”的核心理念。

同时,“红烛e栈”关注同学们的学习痛点与难点,推出“bug卡片”互动墙活动。同学们将编程难题、学习困惑及学风建设建议写于卡片,形成“学习互动墙”,构建起同伴间互助共进的交流渠道。


从技能提升到思维交流,“红烛e栈”编程教育工坊暨数字文化育人实践项目,以科技为纽带、以育人为核心,为师范学子搭建了“学知识、练本领、践初心”的成长平台。下一步,计算机2401班将继续以该项目为契机,持续探索“编程+教育”“科技+育人”的新路径,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师范人才积蓄力量。
这种小组讨论模式让我眼前一亮。为了把一道递归题给组员讲明白,我自己必须先理清逻辑脉络、设计教学方案,这个过程比我独自做题收获更大,让我真正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含义。
——计算机 2401班 李子轩
从脚本撰写到数字人生成,我几乎完整模拟了一次数字化备课。这次实践让我坚信,人工智能技术不是教师的替代者,而是我们未来投身教育事业、实现个性化教学的“好帮手”。
——计算机 2401班 杨筱雨
关闭